高嶺土選礦工藝流程介紹
高嶺土是一族粘土礦物的總稱,其基本組成為高嶺石組和多水高嶺石組,主要由高嶺石、埃洛石組成,含量可達90%以上,其次還有水云母,常混有黃鐵礦、褐鐵礦、銳鈦礦、石英、玉髓、明礬等,有時還有少量的有機質。高嶺土具有可塑性、粘結性、燒結性及耐火性等優良的工藝特性,所以被廣泛應用于陶瓷、造紙、橡膠、塑料和耐火材料等工業。高嶺土礦床的成因類型主要有三類:風化型、沉積型和熱液蝕變型。 高嶺土原礦的加工工藝取決于原礦的性質及產品的最終用途。在工業生產中應用的工藝有兩種:干法工藝和濕法工藝,通常硬質高嶺土采用干法生產,軟質高嶺土采用濕法生產。
1 干法選礦工藝
干法工藝是一種簡單經濟的加工工藝。采出的原礦經過錘式破碎機碎至25.4mm后,給入籠式破碎機,使粒度減小到6.35mm,籠式破碎機內的熱空氣將高嶺土的水分由采出的20%降至10%左右。碎后的礦石則經配有離心分離機和旋風除塵器的吹氣式雷蒙磨進一步磨細[2]。該工藝可將大部分砂石除去,產品通常用于橡膠、塑料及造紙工業的低價填料。用于造紙工業時,該產品可作為填料層灰分含量小于10%或12%處的填料,此時產品的亮度要求不高。 當干法對產品的白度等要求較高時,必須對雷蒙磨產出的產品進行干式除鐵。干法工藝的優點是可省掉產品脫水和干操過程,減少灰粉流失,工藝流程短,生產成本低,適宜于干旱和缺水地區。但要得到高純優質高嶺土還得靠濕法工藝。
2 濕法選礦工藝
濕法工藝包括礦石準備、選礦加工和產品處理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包括配料、破碎和搗漿等作業。搗漿是將高嶺土原礦與水、分散劑混合在搗漿機內制漿,搗漿作業可使原礦分散,為選別作業制備適當細度的高嶺土礦漿,并同時去掉大粒的砂石。選礦階段可能包括水力分級、浮選、選擇性絮凝、磁選、化學處理(漂白)等作業,以除去不同的雜質。準備好的礦漿先經耙式洗箱、浮槽分級機或旋流器除砂,然后用連續式離心機、水力旋流器、水力分選器或振動細篩(325目)將其分為粗細兩個粒級。分級機的細粒級送入HGMS(高梯度磁選機)除去鐵鈦雜質,產品經攪拌擦洗剝離后進行氧化鐵浸出,對亮度已足夠高并具有良好涂層性能的粘土可不經磁選和剝離而直接送至浸出作業。浸出后,在礦漿中添加明礬使粘土礦物凝聚而便于脫水。漂白的粘土用高速離心機,旋轉式真空過濾機或壓濾機脫水。過濾機或壓濾機脫水。濾餅經再分散成55%~65%固體的礦漿,然后噴霧干燥制成松散的干品。部分干品被混入到分散的礦漿中制成70%固體,用船運至造紙廠。 不經選別的最終產品亮度較低,只有在流程中配置磁選、泡沫浮選或選擇性絮凝作業才能獲得高亮度的粘土產品。但這些獨立的作業均具有各自的優勢與缺陷,因而工業上通常采用兩至三種這些工藝的聯合流程以便粘土資源的綜合利用。
3結論
①載體浮選工藝使微細粒的高嶺土選別成為可能。其優點是增加粒子動能,但其藥劑耗量高,且載體礦物的使用及加工成本進一步增高。
②不用載體而借助于多價陽離子的活化作用,亦可使銳鈦礦得以浮游,但脂肪酸配捕收劑耗量高于其他工業礦物的浮選,這可能是粒子的表面積大所致。
③高剪切攪拌在浮選中起著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使銳鈦礦從高嶺石中解離出來,二是誘發捕收劑覆蓋的銳鈦礦顆粒之間的剪切絮凝。
④高梯度磁選技術大大改變了高嶺土工業的面貌,特別是振動高梯度磁選能有效地脫除高嶺土中的鐵鈦雜質,而對產品的粒度組成、物理化學性質等影響極小,可以生產出高品質的高嶺土產品。干式高梯度磁選處理硬質高嶺土就可省去產品脫水,減少產品流失,適宜于干旱少水地區。超導高梯度磁選機能耗少,處理量大.產品純度高,必將在高嶺土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⑤對高嶺土產品氧化漂白及微生物處理,可以大大提高產品質量。
⑥電泳/電滲脫水工藝將礦漿濃度提高到70%左右,而生產費用大大低于噴霧干燥。
⑦多種作業聯合處理及最終產品多是高嶺土選礦工藝的主要特征。
注: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實際工藝應根據用戶所提供礦石的種類及其相關元素含量的多少制定方案